十年网络流行语的成长历程
从“我爸是李刚”“hold住”到“疯狂打call”“扎心了老铁”,十年来网络流行语潜移默化地融入大众生活,并以其惊人的传播能力和强大的适用性改变着大众传媒和大众日常用语,成为真实反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变化的晴雨表。
一 、网络流行语出自哪里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并非偶然,某一词句能成为网络流行语除了简单形象、生动有趣外,往往还反映了某种普遍的社会情绪,揭露了某种普遍的社会现实。小编通过盘点近十年的网络流行语,梳理出了网络流行语的四大内容来源。
1. 源于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进行高度概括的艺术化表达,是传达大众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艺术作品也为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始素材,网友们将艺术作品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以恶搞为主的二次创作,便形成了极具搞笑风格的网络流行语。
“老司机”一词出自云南山歌《老司机带带我》,当这首歌的MV被网友重新挖出后,网络上迅速掀起了一阵“老司机”的恶搞狂潮。“老司机”意为行业老手,指对各种规则、内容、技术轻车熟路的人。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词来自于漫画家喃东尼的作品《友谊的小船》,意思是指朋友之间的友谊经不起时间考验。“友谊小船”一词最早源于英文单词“friendship”,“friend”指朋友,“ship”则是“船”的意思。而“说翻就翻”的说法来自曾经流行的一张恶搞配图“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说翻就翻。”
“洪荒之力”源于2015年上映的仙侠玄幻剧《花千骨》中的台词“我已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洪荒之力”取自古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可以理解为天地初开之时一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傅园慧接受采访时用搞怪的表情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让“洪荒之力”一词瞬间刷爆网络。
2. 区分社会阶层
网络流行语为不同社会阶层贴上语言标签,也反映出舆论对社会阶层断裂、贫富代际遗传、底层民众向上流动机会减少等问题焦虑。
“我爸是李刚”,一语出自官二代李启铭之口,2010年10月16日晚,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园内疯狂飙车撞人,并叫嚣“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一出,“我爸是李刚”一语迅速红遍网络,“我爸是李刚”也逐渐成为大众认知富二代的新标签。
“屌丝”最初用作称呼“矮矬穷”(与“高富帅”或“白富美”相对)的人。“屌丝”最显著的特征是穷,房子与车子对于屌丝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相对于屌丝最初的定义,如今“屌丝”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屌丝”一词与当代的现实特征实现了完美合拍。
3. 折射社会心理
网络流行语成为大众表达情感与宣泄压力的重要渠道,也折射出大众渴求新知、彰显个性、减压宣泄等复杂的社会心理。
“扎心了,老铁”其原始形态是“老铁,扎心了”,在某一网络直播间里大家通过弹幕与主播进行交流,很多人在弹幕中发“老铁,扎心了”,使得这句话迅速走红互联网。“老铁”本是东北方言,意为“铁哥们”。“扎心了”是指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出现巨大的感情波动。
“套路”原指精心策划的应对某种情况的方式方法,现多指某人做事喜欢欺瞒,而且方法极具实际经验。后来更是衍生出“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经典名句。“套路”一词传达出大众对人际关系趋于利益化的不满之情,呼唤构建“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的和谐人际关系。
4. 揭露社会现实
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将贫富差距悬殊、城乡差异显著等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矛盾呈现在大众面前,大众也借助网络流行语这种轻松、自嘲的语言对社会问题进行评判。
“土豪”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是他们的特点。后在网络游戏中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现多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土豪”一词的出现也表达出大众对社会金钱过度集中现象的无奈之情,传达出渴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愿望。
“城会玩”是“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的缩写,使用场景多为当遇到新奇、前卫的事情时表示感叹、惊讶等情绪。“城会玩”的出现或许恰好印证了城乡二元对立结构深入人心,以自嘲的口气来自谦是村里人而看不懂,潜意识里仍然是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身份隔离。
二、网络流行语为何流行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语言现象,其长期流行必然是多种原因合力的结果。
1. 从语言视角看流行原因
网络流行语往往用词新颖,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比如“给力”一词以其新颖的构词方式和广泛的适用性得到了社会认可,从词源上看“给力”在南方方言中早已有之,“给力”之所以能够进入普通话的词汇系统一方面依靠着自身新颖的组合,另一方面则因为“给力”符合普通话的构词规则并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给力”在普通话里既可以做形容词,意为“很带劲”;也可以做动词,意为“给予力量”。总体看来,“给力”在构词成分上比普通话中常见的“带劲”“很棒”等表相同意义的词语更加新颖;而从表达效果上看,“给力”带有更加诙谐、轻松的感情色彩,其表达的程度也要比常见词深,从而使自身具有了更强的综合优势,因而得以广泛传播。
网络流行语往往引发类推效应的产生。一个经典流行语的背后往往追随着一系列类似的用法,从而形成一个词族或语族。比如人们在网络流行语“很好很强大”的基础上又造出了“很傻很天真”等新的流行语;从“哥抽的不是烟,抽的是寂寞”类推出“哥玩的不是游戏,玩的是寂寞”等。类推性使网络流行语不再只是为了表达某一特定感情而造出来的新成分,而是成为一个所指宽泛、具有极强实用性的语言,从而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
2. 从社会文化视角看流行原因
网络流行语首先是网络时代的产物。首先,网络的普及及网民群体的壮大都要求语言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交际方式。同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成为常态,各种新颖的表达形式也层出不穷,但这些新的表达形式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却能依托于网络开放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而首先出现在网络交际中,这也是网络流行语不断出新的原因所在。其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社会转型的阵痛与复杂的社会心理交织融合,使得社会热点事件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加之网络恶搞的推波助澜,网络语言自然成为了大众调侃、娱乐或表达个人爱憎的不二选择。
大众文化心理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网络新词因为新颖而被看到它的人争相使用,而用的人多了又影响到更多还未看到的人,从众心理使得网络流行语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地扩大影响。而人们总是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的求异心理又使得人们渴望在求新立异中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种个性意识促使了一大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
三 、网络流行语流行背后的冷思考
1. 网络流行语为何昙花一现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词语的创新显得越来越迅速,无数新的词汇和语言在网络上产生,旋即又被新的流行语所代替。语言成为了网友们自我调侃、疏解情绪的重要方法。但网络流行语往往昙花一现,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又在一夜之间悄无声息是网络流行语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是因为新兴的社会事件分散了大众的注意力,导致原有使用人群发生变化,瓦解了原有语言的使用环境,使得原有网络流行语失去继续生存的空间。同时,网络流行语的昙花一现也证实了大众语言的日益退化,大众在试图用网络流行语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也逐渐陷入语言退化的怪圈。
2. 网络流行语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语言是承载大众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亦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网络流行语是对当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套路深”是对当今社会人际关系趋于利益化现象的嘲讽;“城会玩”表达了大众对城乡差异显著的无奈之情;“拼爹”则是对当今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的讽刺。网络流行语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在社会中极具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何深度挖掘语言的强大力量,如何让网络流行语成为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 网络流行语如何规范使用
如何避免对少年儿童语言学习造成误导是目前网络流行语规范使用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网民年龄结构日趋低龄化,一些少年儿童在没有形成完整的语言体系之前就过早地接触到网络流行语,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习能力极强,因此这些通俗、有趣的网络流行语会很容易被他们接受,但网络流行语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不规范语言,过早接触会造成儿童语言体系的混乱。另外网络流行语向日常生活渗透,使得日常生活中也广泛存在网络流行语的“场”,少年儿童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潜移默化必然会将这些流行语编制在自己的语言体系里。只有催促相关部门尽快编制网络流行语的规范使用条例,才能为少年儿童营造风清气正的语言环境。
参考来源:
新华网,《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变迁》
END
后台编辑 | 赵婕
校 对 | 孔瑞洁 李赫洋